大連西門子變頻器總代理商
2007年3月,以生產電纜和布線系統著名的BELDEN公司以約2.6億美元的現金價收購了的工業網絡解決方案提供商HIRSCHMANN,此舉讓業界大大意外:一個原來只在物理層做生意的公司購并了目前工業網絡的領導級公司,這足以讓我們重新關注ISO的一層,也是最易讓人忽略的一層——物理層。 由于處于OSI的工業以太網的物理層,規定了激活、維持、關閉通信端點之間的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功能特性以及過程特性,該層為數據鏈路層路層協議提供了一個傳輸數據的物理媒體,這一層因為相對簡單而被忽略。所以本文我們將重點討論工業以太網物理層,針對適應工業環境和系統的要求而采用的一些特殊技術,以及工業網絡未來物理層的變化。 事實上,以太網技術已誕生近三十年,這期間它在最初的半雙工,介質共享的技術基礎之上,已被多次改良優化。尤其是從1994年開始,以太網由于采用了10/100BASE-T技術,使得它從ATM,FDDI,TOKEN RING 等網絡操作系統大戰中脫穎而出,至今已成為 LAN(ocal Area Network)和WAN(Wide Area Network)市場的,廣泛商業化的運用又使該項標準成為一個高帶寬、高速度的網絡技術。工業化應用后以太網仍可以被視為一種非常有效的網絡,但前提是在以太網多年演進中積累的諸多技術中選用一組有效技術進行組合應用。 工業網絡的物理層主要包含工業網絡走線(布線)、網絡拓撲結構及帶NIC(網絡控制器)的前端設備。另外對于布線系統中的線纜媒介以及連接器等工業自動化工程師熟悉的細節問題本文不在贅述。,只討論工業網絡走線(布線)、網絡拓撲結構及帶NIC(網絡控制器)的前端設備的工作機制問題。 工業以太網物理層的布線與商用網絡最大的區別在于布線對象和布線環境不同.其中關于工業網絡布線環境的問題,研究頗多,這里也不在贅述。 它既使話音和數據通信設備、交換設備和其它信息管理系統彼此相連,也使這些設備與外部通信網絡相連接。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網絡或電話局線路上的連線點與工作區的話音或數據終端之間的所有電纜及相關聯的布線部件。為按校園布局建造的建筑物或建筑群提供服務的系統既不包括電話局網絡設施,也不包括連接到布線系統的交換裝置,如:專用小交換機、數據分組交換設備或終端設備本身。布線系統由不同系列的部件組成,其中包括:傳輸介質、線路管理硬件、連接器、插座、插頭、適配器、傳輸電子線路、電氣保護設備和支持硬件。這些部件被用來構建各種子系統,它們都有各自的具體用途,不僅易于實施,而且能隨通信需求的改變而平穩過渡到增強型布線技術。一個設計良好的布線系統對其服務的設備有一定的獨立性,并能互連許多不同的通信設備,如數據終端、模擬式和數字式電話機、個人計算機和主機、以及公共系統裝置。 要重視并預測工業以太網的物理層的未來,就應該好好研究一下以太網的物理層系統;要研究以太網的物理層布線系統,就應該從AVAYA的SYSTIMAX PDS系統開始。 SYSTIMAX PDS 系統 |